与陈澍斋论诗

我读古人书,如接古人膝。
残篇断简中,生气各勃勃。
奋兴百世下,代代有豪杰。
聚集古之人,一手一枝笔。
或大将旗鼓,或短兵相接。
或公子裼裘,或美人密室。
或点晴而飞,或九仞犹掘。
或长江千里,或春池自碧。
离合与悲欢,风花兼雪月。
一一罗胸中,奔赴腕下出。
譬调碗中羹,醯酱非一物。
鲭聚五侯馔,蜂采百花蜜。
譬制身上衣,丰纤人各别。
刀尺有定程,裁缝间疏密。
才人须积学,不可恃天质。
贾胡识奇宝,有爱不能割。
眇者矜妙悟,颠倒扪籥日。
皆缘读书少,不自知其失。
探骊须得珠,擒虎须入穴。
区区獭祭功,终非制胜术。
古人有彩毫,我欲从之乞。
乞来持赠君,与君结胶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如何学习古人写诗,以及创作诗歌的真谛。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把抽象的诗学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诗人开篇就说:读古人的诗,就像和古人面对面聊天。即使读到的是残缺的诗篇,也能感受到文字中鲜活的生命力。千百年来,每个时代都有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一支笔写尽世间百态——有的像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大将旗鼓),有的像贴身肉搏(短兵相接);有的像贵公子穿着华服(公子裼裘),有的像闺中美人(美人密室);有的画龙点睛般精妙(点晴而飞),有的反复推敲(九仞犹掘);有的气势磅礴如长江(长江千里),有的清新自然如春水(春池自碧)。

诗人强调,要把这些人生百态、自然美景都装进心里,写诗时才能自然流露。他用做饭做衣服打比方:好诗就像调味的羹汤,需要各种调料(醯酱);像名贵的宴席(鲭聚五侯馔),要汇集各家精华;像缝制衣服,要根据不同身材量体裁衣(丰纤人各别)。

最后诗人指出写诗不能光靠天赋(不可恃天质),批评两种错误:一种是像商人贪恋珍宝(贾胡识奇宝),舍不得割爱;一种是像盲人摸象(眇者矜妙悟),自以为悟道其实完全搞错。这都是因为读书太少(皆缘读书少)。真正的诗人要像探龙珠、擒猛虎那样深入精髓(探骊得珠、擒虎入穴),光靠堆砌典故(獭祭功)是写不出好诗的。

最动人的是结尾:诗人说想把古人神奇的文采(彩毫)要来送给朋友,象征他们深厚的友谊(结胶膝)。这既是对朋友的真诚,也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讲创作道理,既专业又亲切,就像一位老诗人手把手教你写诗的秘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