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并序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自(一作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从少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用简单的生活场景道出了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坚守。

年轻时他埋头钻研儒家经典(六经),不擅长人情世故。转眼快到四十岁(不惑之年),却依然一事无成。但他宁可坚持"穷也要有骨气"的原则(固穷节),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你看他的破房子:寒风吹着茅草屋,野草长满院子,披着粗布衣服等天亮,可连公鸡都懒得打鸣——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他的清贫。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他说要是孟公(东汉隐士刘龚,这里代指理解自己的人)还在世就好了,现在根本没人懂自己的真心话。这既像是自嘲,又透露出孤独——坚持操守却无人理解,像被遮蔽了真实想法。

全诗妙在用"破房子""野草""不叫的鸡"这些日常事物,把抽象的"怀才不遇"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诗人没有直接喊穷喊苦,但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物质贫困却精神高洁的形象。这种"用生活说哲理"的手法,正是陶渊明诗歌打动人的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