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人如花瘦,梦与云荒,清尊倦领残秋。
坠叶风中,啼鹃唤起閒愁。
河山纵然无恙,莽烟尘、还怕登楼。
书漫捲,甚白头诗酒,仍滞西州。
长望韬戈洗甲,奈鲸鲵乍静,萁豆还雠。
佩委兰衰,谁哀无女高丘。
便教片帆归去,问故山猿鹤都休。
情正苦,听创鸿声度蓼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里一个孤独文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像一幅用文字勾勒的水墨画。

上片开头用"人比黄花瘦"的经典意象,说人憔悴得像秋日凋零的花,连梦都像天边的云一样飘渺。端着酒杯却提不起兴致,只觉得这个秋天格外凄凉。风吹落叶、杜鹃哀啼,这些自然景象都让他心里发愁。虽然山河依旧完好,但远处战火扬起的烟尘让他不敢登高远望。手里书卷翻来翻去,发现自己这个白头老人,还像当年谢安一样困在西州城(借古喻今),只能借酒写诗排解苦闷。

下片转到对战争的思考。他多希望兵器能入库休战(韬戈洗甲),可刚赶走外敌(鲸鲵指入侵者),内部又自相残杀(萁豆相煎的典故)。像屈原一样佩戴的香兰都枯萎了,暗喻品格高尚的人不被理解。想乘船回故乡,又担心家乡的猿鹤(指旧友)都已不在。最后以听觉作结:正在愁苦时,听见受伤孤雁的哀鸣掠过开满蓼花的小洲,这个画面把孤独感推向极致。

全词妙在三个层次交织:一是秋天景物引发的个人愁绪,二是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忧虑,三是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迷茫。用"怕登楼""片帆归去"这些动作描写心理,比直接说"我很愁"更有感染力。典故用得自然,比如"西州"暗含英雄迟暮的感慨,"萁豆"暗示兄弟相残的悲剧,即使不知道出处也能读懂那份沉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