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 其二十三 骑昌项

怪事咄咄笑千古,骑项问我何如主。
而公慢侮自昔然,溲溺往往污儒冠。
骑周昌项何足言,膝上日拥如花貌。
欲易太子谁敢道,臣昌期期不奉诏。
吕后侧耳听东厢,感激何以醢周昌。
君不见,赵尧画策周昌往,忠臣已作戚氏党。
使者三反王不行,臣口虽屹项则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史记》里周昌和刘邦的一段经典故事,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展现了君臣关系的微妙。

开篇用"怪事咄咄"形容周昌骑在刘邦脖子上的荒唐场景——这个耿直大臣居然当面问皇帝"您是什么水平的君主",就像在说"老板您觉得自己靠谱吗"。刘邦被冒犯却不生气,因为他向来习惯侮辱儒生(比如往儒生帽子里撒尿),这种冒犯对他来说反而是常态。

中间转折点出重点:周昌真正了不起的不是骑脖子这种表面功夫,而是他敢反对刘邦换太子(想废吕后儿子改立戚夫人儿子)。当其他大臣都结巴着不敢说话时,周昌结巴着说"臣期期不奉诏",用结巴表现出的倔强反而更显坚定。躲在帘子后的吕后因此对他感激涕零。

结尾笔锋一转:后来周昌被派去监视刘邦宠妃戚夫人的儿子赵王,看似忠心的举动反而让他卷入了后宫斗争。最后三句特别精彩——使者多次催促赵王入京,周昌嘴上说"不行",脖子却梗得老直,用身体语言把倔老头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既好笑又让人敬佩。

全诗妙在把史书里严肃的政治斗争,用"骑脖子""结巴""梗脖子"这些生活化场景表现出来,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忠臣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哪怕结结巴巴也要坚持原则的骨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