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春正返乡蛰居初五日晨间辱蒙九旬乡叟钟奕光老先生枉驾相顾适当小子连日随族人祭祖未克接洽乃于初七日回访答谢因赠五古二十韵兼呈浙西至友郁震宏兄

畸人处世间,遭逢每不偶。
况复经板荡,历乱百年久。
天性自仳离,人心非故旧。
上德不可问,下德复难守。
纷纷事驱驰,一一骛奔走。
为问所来路,喑哑如失口。
我生究何意,竟此百罹遘。
十载未谋身,忧时颇疾首。
岂为爱虚名,亦知好义否。
惯见青白眼,于我何妍丑。
时人论雌黄,相将取牝牡。
不知在神骏,所称固已狃。
谁知有耆英,年逾九旬叟。
序齿犹祖辈,视我如小友。
盛世称人瑞,山居福骈凑。
怜我偏影单,顾我颇意厚。
三年三枉驾,一世知罕有。
惭我德何薄,敢此辱虚受。
亦惟思笃行,对酬期不忸。
希世如可立,此身或无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游子回乡后,与一位高龄乡邻交往的感怀之作。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现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与温暖相遇的珍贵。

诗的开篇像在说:我们这些不合时宜的人活在世上,总是处处碰壁。特别是经历了社会动荡的百年变迁,人心都变了样,高尚的品德难以追寻,基本的道德也难坚守。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却说不清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中间部分诗人自问: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十年来都没顾上为自己打算,却总为时事忧心。不是图虚名,只是坚持做对的事。看惯了世人的势利眼,早就不在乎美丑评价。现在的人只会凭表面判断,根本认不出真正的千里马。

转折出现在那位九十多岁的老先生身上。这位辈分可以做我祖父的老人,却把我当平辈朋友看待。在这太平年代,他像山中的祥瑞,特别怜惜我这个孤独的游子。三年里三次主动来看我,这份情谊世间罕见。

最后诗人惭愧地表示:我哪配得上这样的厚待?只能以真诚相待作为回报。如果能在这样的世道里守住本心,或许人生就不会有太多遗憾。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温度的对比:前半部分写现代社会的冷漠与迷失,像冬天的寒风;后半部分写忘年交的温情,像冬日里的暖阳。诗人通过一位乡村老人最朴实的关怀,找到了对抗浮躁世界的支点。这种跨越年龄的真诚情谊,正是浮躁社会中最稀缺的珍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