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新 其四

镇帷犀重鲜室温,白天碎碎玉花纷。窗开云母不知夜,帐结流苏散锦文。

盈盈小妾被流黄,抱瑟升楼发浩倡。铜龙漏极曙光动,驩绝竟忘寒夜长。

祇恐愁红向春死,不死应须探春髓。龙刀切纸印冰花,贴在九华赪壁里。

冉冉南光走冷圭,梅含春影与云齐。青丝玉壶具憔悴,井底生尘却解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开头场景:“镇帷犀重鲜室温,白天碎碎玉花纷。” - 这两句描绘了室内温暖而静谧的氛围。帷幕用犀牛角制成,显得厚重,使得室内温度适宜。白天的光线透过窗户洒进屋内,像是细碎的玉花,给人以明亮又柔美的感觉。

2. 室内细节:“窗开云母不知夜,帐结流苏散锦文。” - 窗户使用云母做成,即使在夜晚也能透光,使得室内明亮。床帐上挂着流苏装饰,上面绣着各种图案,显得非常精致。

3. 女子的活动:“盈盈小妾被流黄,抱瑟升楼发浩倡。” - 一位年轻女子穿着黄色的衣裳,抱着琴(瑟)上到楼顶,开始唱歌。这里的“盈盈”形容女子的娇美,流黄是指黄色的丝织品,这里指她的服装。

4. 时间的流逝:“铜龙漏极曙光动,驩绝竟忘寒夜长。” - 漏壶里的铜龙形水滴已滴尽,天边开始泛起曙光,女子陶醉在歌声中,完全忘记了寒冷的夜晚已经过去,时间悄然流逝。

5. 春天的意境:“祇恐愁红向春死,不死应须探春髓。” - 诗人担心春天的花朵会被春风吹残,但希望春天的生命力能够持久。这里“愁红”是指春天即将逝去的花朵,诗人希望春天的美丽能够长久保持。

6. 贴春联的习俗:“龙刀切纸印冰花,贴在九华赪壁里。” - 诗人提到了在春天贴春联的传统习俗,用刀裁剪纸张,上面印刷着美丽的图案,贴在窗户上。

7. 春天的景色:“冉冉南光走冷圭,梅含春影与云齐。” - 春天的阳光逐渐升起,阳光在寒冷的圭表上流动,梅花含着春天的影子,与云朵一样高。

8. 井水与遗憾:“青丝玉壶具憔悴,井底生尘却解携。” - 井水因时间的流逝变得浑浊,仿佛也在感叹春日的逝去。这里暗含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早晨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春天逝去的淡淡忧伤。诗中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深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