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家夜晚舂米的温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娟娟月过墙,簌簍风吹叶"用月光和风声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娟娟"形容月光柔和,"簌簍"模拟风吹树叶的声响,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中间四句展现农家劳作场景:月光下,村里此起彼伏的舂米声相互应和,不久就能闻到米饭的香气,看到滑润的米粒。诗人通过声音("响相答")、嗅觉("炊玉香")、视觉("流匙滑")多角度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农家生活的朴实美好。
最后两句提到更省力的水碓(利用水力的舂米工具),反衬出传统地碓需要脚踩("蹴蹋")的辛劳,在赞美农家智慧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体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用文字拍纪录片一样,把月下舂米这个普通农事写得有声有色有味,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邻里协作的温暖(舂声相答)和自给自足的满足感(饭香扑鼻),展现了传统农耕文明特有的质朴美感。
楼璹
又名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楼异之子。以父任得官,初为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