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槎明经(廷寿)步前韵和诗叠韵奉答

石头烟雨纷冥濛,一棹催发秦淮东。
连朝风利不得泊,破万里浪心犹雄。
扣舷歌啸蛟蜃匿,下笔驱使烟云供。
水天一碧渺无际,直疑吹到蓬莱宫。
中流陡起浮玉岛,朱甍碧瓦排青红。
停桡拾级造绝顶,振衣千刃淩秋空。
海天四顾发遐想,旷然民物横心胸。
同游张子盛文藻,夙擅三绝诗尤工。
遥吟俯唱共挥洒,豪气压倒冈峦崇。
登高忽复动乡思,一声怕听天边鸿。
回忆琐闱共文战,如临大敌攻梯冲。
偏师一角或制胜,甲兵数万吾能容。
功名要识关气数,仰视天道宁梦梦。
即此揽胜互酬答,登瀛他日将毋同。
穷通得失何足问,神仙富贵安适从。
临风且与豁怀抱,钓鳌吾欲随任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少槎的作品,名为《张少槎明经(廷寿)步前韵和诗叠韵奉答》。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诗的前半部分

“石头烟雨纷冥濛,一棹催发秦淮东。”这两句描绘了从石头城(今南京)出发,烟雨蒙蒙中乘船前往秦淮河的情景。诗人用“冥濛”来形容烟雨的朦胧美,表现出旅途的神秘和期待。

“连朝风利不得泊,破万里浪心犹雄。”诗人说,连续几天的顺风使得船不能停靠,尽管面对巨浪,但心中的豪情依然不减。这里展现了诗人的冒险精神和坚韧性格。

“扣舷歌啸蛟蜃匿,下笔驱使烟云供。”诗人通过敲击船舷、高歌喊叫,仿佛能与蛟龙、蜃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交流;同时,他的笔下生花,仿佛能驱使烟云为他所用。这些描绘表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水天一碧渺无际,直疑吹到蓬莱宫。”诗人站在船上,看到水天一色,碧波万顷,仿佛能吹到神话中的蓬莱仙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

“中流陡起浮玉岛,朱甍碧瓦排青红。”诗人把船停在中流,看到眼前的岛屿像浮动的玉一样美丽,远处的房屋红绿相间,色彩斑斓。这里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

“停桡拾级造绝顶,振衣千刃淩秋空。”诗人停下手中的船桨,一步步攀登到山顶,衣服在秋风中飘扬。这里的“千刃”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高峻。

“海天四顾发遐想,旷然民物横心胸。”诗人环顾四周,海天一色,思绪万千。他感到心胸开阔,仿佛能包容万物。这里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胸怀。

“同游张子盛文藻,夙擅三绝诗尤工。”诗人回忆起与张子盛一同游览的经历,张子盛的文采非常出众,诗艺高超。诗人自谦地说自己也有类似的才华。

“遥吟俯唱共挥洒,豪气压倒冈峦崇。”诗人与友人遥相呼应,一边吟诗一边高歌,豪情万丈,似乎能压倒山峦的高大。这里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登高忽复动乡思,一声怕听天边鸿。”诗人登上高处,不禁思念起家乡,听到天边的鸿雁声,心中涌起一阵悲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回忆琐闱共文战,如临大敌攻梯冲。”诗人回忆起过去在科举考试中的经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紧张激烈的战场。他决心要像在大敌面前一样勇往直前。

“偏师一角或制胜,甲兵数万吾能容。”诗人说,即使只有少数精锐部队,也可能取得胜利;即使是数万大军,也能容纳自如。这里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勇气。

“功名要识关气数,仰视天道宁梦梦。”诗人认为,功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命运和天道。他仰望着天空,感到一切都是虚幻的。

“即此揽胜互酬答,登瀛他日将毋同。”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美景面前,彼此之间的酬答和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他期待着未来能够再次登上仙境般的岛屿。

“穷通得失何足问,神仙富贵安适从。”诗人说,人生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神仙和富贵虽然诱人,但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临风且与豁怀抱,钓鳌吾欲随任公。”诗人站在风中,敞开胸怀,想要像任公一样垂钓于大海之中。这里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美景、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张少槎的豪情壮志、豁达胸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