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军行遇风
北风卷尘沙,左右不相识。
飒飒吹万里,昏昏同一色。
马烦莫敢进,人急(一作怠)未遑食。
曹木春更悲,天景昼相匿。
夙龄慕忠义(一作勇),雅尚存孤直。
览史怀浸骄,读诗叹孔棘。
及兹戎旅地,忝从书记职。
兵气腾北荒,军声振(一作重)西极。
坐觉威灵远,行看氛祲息。
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飒飒吹万里,昏昏同一色。
马烦莫敢进,人急(一作怠)未遑食。
曹木春更悲,天景昼相匿。
夙龄慕忠义(一作勇),雅尚存孤直。
览史怀浸骄,读诗叹孔棘。
及兹戎旅地,忝从书记职。
兵气腾北荒,军声振(一作重)西极。
坐觉威灵远,行看氛祲息。
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支西征军队在恶劣环境中艰难行军的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忠诚、正义的追求和报效国家的决心。
开头四句用"北风卷尘沙"等生动画面,展现了大漠风沙肆虐的景象——狂风卷起沙尘,天地间一片昏暗,连身边的人都看不清。这种环境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行军途中的艰苦。
接下来四句写行军困境:战马疲惫不堪,士兵们匆忙赶路连饭都顾不上吃。枯萎的树木更添悲凉,白昼如同黑夜。这些细节真实反映了远征军的艰辛。
中间部分转向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从小仰慕忠义之士,喜欢研读历史典籍,从《诗经》中体会到征战的艰难。如今亲身参与军旅,担任文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
最后六句是全诗高潮。诗人描述军队气势如虹,威震边疆,相信一定能平定战乱。他以"愚臣"自称,表达愿意竭尽所能报效国家,就像东晋袁宏那样倚马可待、快速完成军务。这种谦逊而坚定的态度,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全诗巧妙地将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行军过程与崇高的报国志向相结合,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特别是结尾处"倚马申微力"的典故运用,既表现了诗人的文采,又彰显了其愿为国家贡献绵薄之力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