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游曲同张贞居游石湖和杨廉夫韵
真娘墓下花溟濛,碧梢小鸟啼春风。兰舟摇摇落花里,唱彻吴歌弄吴水。
十三女子杨柳门,青丝盘髻郁金裙。折花卖眼一回步,蛱蝶双飞上春墓。
老仙醉弄铁笛来,璚花起作回风杯。兴酣鲸吸玛瑙碗,立按鸣筝促象板。
午光小落行春西,碧桃花下题新题。西家忽遣青鸟使,致书殷勤招再四。
当筵夺得凤头笺,大写仙人蹋鞠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花游曲》描绘了一幅春日游玩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浪漫与仙气。
开头四句写景:真娘墓旁的花开得朦胧梦幻,小鸟在春风中啼叫。诗人乘着小船,在飘落的花瓣中随波荡漾,唱着吴地的民歌,享受水乡的悠闲。
接着四句写人:一位十三岁的少女站在杨柳门前,乌黑的发髻盘起,穿着郁金色的裙子。她折下一枝花,眼波流转间轻轻转身,引得蝴蝶双双飞向春日的墓地——这里既有少女的灵动,又暗含一丝淡淡的哀愁。
随后四句转入奇幻:一位老仙人醉醺醺地吹着铁笛而来,琼花被风吹起,像酒杯一样旋转。他兴致高涨,像鲸鱼吸水般豪饮玛瑙碗中的美酒,又站着弹奏鸣筝,踩着象板(一种乐器)打拍子——画面既狂放又潇洒。
最后六句写宴饮:午后阳光西斜,诗人在碧桃花下题写新诗。忽然有人派使者送来书信,再三邀请他再去赴宴。他在宴席上抢到精美的“凤头笺”,挥笔写下这篇仙人踢球的诗篇——结尾充满游戏人间的趣味,仿佛诗人自己也成了逍遥的仙人。
精髓和魅力: 1. 画面感极强——从花、鸟、少女到醉仙,每一句都像一幅画,让读者仿佛置身春日江南。 2. 虚实结合——现实中的游春与幻想中的仙人交织,既有烟火气,又有超脱尘世的飘逸。 3. 自由洒脱——诗中人物(包括诗人自己)都带着醉意和狂态,体现了不受拘束的快乐。 4. 语言灵动——比如“卖眼一回步”“蛱蝶双飞”等,用词鲜活,把少女的娇俏和春日的生机写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就像一场春日梦境,让人读后忍不住想走进画中,和诗人一起醉倒在这片花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