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王子"的人,在乱世中坚持说真话却遭冷落,最终选择离开污浊人间的故事。
前四句说:周朝政治混乱时,这位王子生不逢时。他忠心劝谏治水的事,却连亲人都疏远他。这里用"壅川"(堵塞的河流)比喻朝政腐败,说真话的人就像想疏通河道,反被众人排斥。
后四句是王子的心理活动:他觉得这个世界像快倒塌的破房子(天壤不可支),受不了满眼污浊(濁世尘)。最后对乐师说:"你懂什么?我宁可去天上当神仙的客人(上宾)",其实是说宁可死也不愿同流合污。
全诗用"浊世"和"上宾"的强烈对比,塑造了一个孤高清洁的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全世界都错了,但我绝不低头"的倔强,就像现代生活中坚持原则却被孤立的人,最终选择保持自我的尊严。语言看似简单,却藏着对虚伪世界的彻底失望。
唐仲友
(1136—1188)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