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南隅行
朱城璧日启朱扉,青楼含照本晖晖。
远映陌上春桑叶,斜入秦家缃绮衣。
罗敷妆粉能佳丽,镜前新梳倭堕髻。
圆笼袅袅挂青丝,铁钩冉冉胜丹桂。
蚕饥日晚暂生愁,忽逢使君南陌头。
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
妾婿府中轻小吏,即今来往专城里。
欲识东方千骑归,蔼蔼日暮红尘起⑴。
远映陌上春桑叶,斜入秦家缃绮衣。
罗敷妆粉能佳丽,镜前新梳倭堕髻。
圆笼袅袅挂青丝,铁钩冉冉胜丹桂。
蚕饥日晚暂生愁,忽逢使君南陌头。
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
妾婿府中轻小吏,即今来往专城里。
欲识东方千骑归,蔼蔼日暮红尘起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傍晚的浪漫邂逅场景,主角是位美丽自信的采桑女子罗敷。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远到近展开画面:
开篇先铺陈背景:朱红城墙映着夕阳,青楼(这里指富贵人家的高楼)沐浴在晚霞中。远处春日的桑田绿意盎然,阳光斜照在女子轻薄的黄色丝绸衣裳上——这里用"秦家"暗示女子身份不凡。
接着特写女主角:罗敷精心打扮,梳着当时流行的倭堕髻(一种偏垂的发髻),发饰随着步伐轻轻摆动。这里用"圆笼袅袅"形容发髻的精致,"铁钩冉冉"(可能是金属发簪)在暮色中闪闪发亮。
情节突然转折:正当她为蚕宝宝饿了而发愁时,路上遇见太守(使君)的车队。太守的五匹马停下询问,罗敷虽然害羞(双脸含娇),但应对得体。她机智地回应:我丈夫是城里官员(暗示自己身份不低),你看那边尘土飞扬就是他带着仪仗队回来了——既拒绝了搭讪,又保全了颜面。
全诗最妙的是结尾:在暮色与红尘中留下开放式结局,让读者自行想象太守听闻后的反应。通过罗敷的聪慧回应,诗歌展现了古代女性在保持礼节的同时维护尊严的智慧。诗中"桑叶""蚕饥"等细节充满生活气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