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首

深夜虚堂露气佳,冰霜著月没痕瑕。
木人打破琉璃碗,走过新罗始到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禅意的夜晚场景,同时暗含人生哲理。

前两句写景:深夜的露天厅堂里,空气清新宜人;月光下的冰霜洁白无瑕,没有一丝瑕疵。这里用"露气佳"和"没痕瑕"营造出纯净、空灵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宁静。

后两句转入禅意:一个木偶人(象征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打碎了晶莹剔透的琉璃碗(象征执念或虚妄),直到走过遥远的新罗国(古代朝鲜,比喻漫长的修行之路)才真正找到归宿。这两句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人只有打破对表象的执着,经历漫长的修行,才能获得真正的觉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冰霜、月光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空寂的禅境
2. 通过"木人"与"琉璃碗"的意象对比,暗示破除执念的重要性
3. "新罗"这个遥远地名,形象地表现了修行之路的漫长
4. 在宁静的画面中暗含深刻的修行哲理,体现禅宗"不立文字"的智慧

诗人用简单常见的意象,构建出一个既唯美又富有哲理的意境,让读者在感受月夜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放下执念、寻求真我的禅意。

释法智

释法智,俗姓柏,陕府(今河南陕县)人。于西京圣果寺祝发,习《华严》,弃谒南阳谨,次参大洪智,后依宏智正觉禅师。出居善权,次迁金粟。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九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