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其二

班藤为杖草为衣,万壑千峰独自归。
纵令相忆谁相报,桂树岩边人信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归隐山林的画面,传递出孤独而自在的隐居情怀。

前两句"班藤为杖草为衣,万壑千峰独自归"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隐士形象:拄着藤杖,穿着草衣,独自穿越重重山峦回家。这里"班藤""草衣"的描写既展现了隐士的清贫,又暗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万壑千峰"的壮阔背景更衬托出人的渺小与孤独。

后两句"纵令相忆谁相报,桂树岩边人信稀"道出了隐士的孤独心境:即使有人想念他,在这桂树岩石边也难通音信。"桂树岩边"这个意象既点明隐居之地的幽静,也暗示了隐士高洁的品格。整首诗通过简朴的隐居生活描写,表达了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之美。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