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门砥柱(黄河中游的险峻石岛)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景:诗人来到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地方("疏凿地"),在春日深处探寻幽静。这里云雾缭绕("云满烟岚湿"),藤萝密布("春深萝薜阴"),营造出湿润幽深的自然氛围。
中间转为抒情: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恣胜览"),诗人忍不住放声吟咏。这里的"长吟"既指吟诗,也暗含对自然伟力的赞叹。
结尾升华:诗人拜谒古迹后陷入沉思,联想到大禹治水"八年于外"的艰辛。这个典故的运用,将眼前景与历史情怀融合,表达了对先贤奉献精神的敬仰。
全诗通过"寻幽-观景-感怀"的递进结构,把自然景观、历史记忆和个人感悟巧妙结合。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站在古人奋斗过的地方,诗人不仅看到了山水之美,更读懂了背后的人文精神。这种"景中有史,史中见人"的写法,让简单的游记有了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