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其一 秋燕,用梅溪韵

谢家院落,甚青女来时,玳梁霜冷。秋蛾敛绿,约略远山相并。

莫睇琴床砚井。听颤掣、花铃不定。朱门昼锁斜阳,满院参差帘影。

秋径。相逢楚润。叹人与花枝,不如前俊。铜驼巷陌,一霎鲤风吹暝。

归去沙平水稳。可捎得、莫愁家信。玉雁飞回,无那画楼闲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燕子南飞的伤感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惆怅。

上片以谢家院落为背景,用"青女"(霜神)暗示深秋时节。燕子栖息的房梁结满寒霜,秋蛾收起绿翼,远山朦胧——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萧瑟的秋意。词人特别描写了斜阳下朱门紧锁、帘影斑驳的场景,暗示着人去楼空的寂寥。

下片转入抒情。词人在秋径偶遇旧识,感叹人不如花——当年俊朗的容颜已随岁月消逝。"铜驼巷陌"借用典故,暗指繁华易逝。燕子南归时"沙平水稳",词人却牵挂它们能否捎去思念。结尾"玉雁飞回,无那画楼闲凭"道出无奈:纵然鸿雁传书,也只能独自倚楼远望,凸显了思念无处寄托的孤独。

全词以秋燕为线索,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巧妙融合。通过燕子南飞、秋景凋零等意象,婉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故人的思念,展现了宋代婉约词含蓄深沉的风格特色。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