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衔子来东海,仙巢有凤雏。
华开新棣萼,莟结小茱萸。
富贵天专与,娇柔韵不粗。
轻盈飞燕赵,韶丽彩鸾吴。
入谱虽千品,倾城但一株。
雾藏云体魄,霜染雪肌肤。
酒晕欺西子,冰姿笑藐姑。
暖风唇破玉,寒雨泪凝珠。
蝶喜穿油幕,蜂羞赋蜜租。
叶如疏复密,香似有还无。
净灌岷江锦,浓施禁国朱。
欲眠须客去,佯醉索人扶。
剑外空逢杜,黄州却遇苏。
已多归绮绣,唯未入氍毹⑴。
金谷非佳妾,雕阴是丑奴。
自珍红颊辅,应怪白髭须。
照树呼银烛,浇丛命玉轳。
有诗曾送别,无力为嘘枯。
尤物空凡马,芳春过白驹。
尚凭花藻鉴,摘句已成图。
华开新棣萼,莟结小茱萸。
富贵天专与,娇柔韵不粗。
轻盈飞燕赵,韶丽彩鸾吴。
入谱虽千品,倾城但一株。
雾藏云体魄,霜染雪肌肤。
酒晕欺西子,冰姿笑藐姑。
暖风唇破玉,寒雨泪凝珠。
蝶喜穿油幕,蜂羞赋蜜租。
叶如疏复密,香似有还无。
净灌岷江锦,浓施禁国朱。
欲眠须客去,佯醉索人扶。
剑外空逢杜,黄州却遇苏。
已多归绮绣,唯未入氍毹⑴。
金谷非佳妾,雕阴是丑奴。
自珍红颊辅,应怪白髭须。
照树呼银烛,浇丛命玉轳。
有诗曾送别,无力为嘘枯。
尤物空凡马,芳春过白驹。
尚凭花藻鉴,摘句已成图。
现代解析
这首《海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与独特魅力。全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海棠花的娇艳、高贵和灵动。
1. 开篇的仙气与高贵
诗的开头将海棠比作从东海衔来的仙种,像凤凰的雏鸟一样珍贵。用“仙巢”“凤雏”这样的意象,赋予海棠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暗示它的美丽非同寻常。
2. 外貌与神韵的刻画
诗中用“华开新棣萼,莟结小茱萸”写海棠花开的繁盛,像棣棠花一样鲜艳,花苞像茱萸一样小巧可爱。接着用“富贵天专与,娇柔韵不粗”强调海棠天生富贵,娇柔却不俗气,突出了它的优雅。
3. 比喻与对比
作者用历史上的美女(如赵飞燕、西施)和传说中的仙女(藐姑)来比喻海棠的美丽,说它比西施更娇媚,比藐姑更冰清玉洁。还提到海棠的花瓣像玉一样晶莹,雨滴落在上面像泪珠,生动展现了它的楚楚动人。
4. 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诗中不仅写海棠的静态美,还加入了动态描写,比如蝴蝶喜欢在花间飞舞,蜜蜂却羞于采蜜,侧面衬托海棠的吸引力。叶子疏密有致,香气似有若无,更添一份朦胧的美感。
5. 情感与象征
后几句提到杜牧、苏轼等文豪曾为海棠赋诗,说明它的美历来被文人雅士推崇。但诗人也感叹海棠虽美,却未被更多人珍视(“金谷非佳妾,雕阴是丑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惋惜。
6. 结尾的哲理
最后,诗人以“尤物空凡马,芳春过白驹”作结,说海棠这样的绝美之物,凡人难以真正欣赏,而美好的春光也像白驹过隙一样短暂,暗含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
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海棠的美丽、高贵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仅写花的外在美,还赋予它仙气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海棠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中也隐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引人深思。
巩丰
(1148—1217)宋婺州武义人,字仲至,号栗斋。少受学于吕祖谦。孝宗淳熙十一年以太学上舍对策及第。历知临安县,政尚宽简。迁提辖左藏库卒。擅文辞,片词半牍,皆清朗得言外趣。尤工为诗。有《东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