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的盛世图景,充满对太平生活的赞美。
前两句"带雪南山道,和钟北阙明"用对比手法勾勒画面:南边山路上还残留着积雪,北面皇宫的钟声在晴空下格外清亮。一南一北,一静一动,既展现了冬日景色的清丽,又暗示着国家安定祥和。
后两句"太平当共贺,开化喝来声"直接抒发情感:这样太平时世值得举国欢庆,连传来的开化之音(可能指新政或文化教育)都充满振奋人心的力量。诗人用"喝"这个动词,让无形的教化之声变得生动可感,仿佛能听见民众的欢呼。
全诗短短二十字,既有"雪""钟"的意象组合营造意境,又通过"共贺""喝声"传递喜悦,语言通俗却意境开阔,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由衷赞美。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