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壬子寄巢云
旧京乍识,正幽单客枕,潘郎愁积。凄满暮鸦,芳树阴阴后堂碧。
还踏天街月影,乍忘了、西风尘席。谁管他、如叶青衫,弦底玉龙泣。
应忆,旧簪笔。尽夜夜露痕,步冷东掖。袖香漫裛,赢得铜仙泪空滴。
暗雨剪灯心事,除梦里、门庭重觅。却又怕、寻去也,梦都非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和往事的深切怀念,情感细腻而忧伤。
上片(前半部分): - 开篇点明地点(旧京)和心境(孤独忧愁)。"幽单客枕"说明作者独自在外,睡不安稳;"潘郎愁积"用典故形容自己像古代美男子潘安一样满腹忧愁。 - "暮鸦""芳树"等景物描写烘托凄凉氛围,乌鸦的叫声和树荫的碧绿形成冷暖对比。 - "天街月影"写作者漫步街头,月光下暂时忘却了漂泊的艰辛(西风尘席)。 - 最后三句是无奈的自嘲:谁会在意我这个穿着单薄青衫的小人物呢?只能把愁绪寄托在琴弦里,让琴声代替自己哭泣。
下片(后半部分): - "应忆"转入回忆,想起从前在朝廷(东掖)当官时,夜夜值班的辛苦(露水打湿衣裳)。 - "袖香漫裛"暗指曾经的荣耀,"铜仙泪空滴"用典故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像汉武帝的铜人流泪告别故土)。 - "暗雨剪灯"是经典意象,雨夜挑灯独坐,心事重重。想回家看看,又怕连梦里都找不到从前的样子。
全词特色: 1. 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穿插,京城街景与故乡门庭交替出现 2. 情感递进:从表面愁绪到深层恐惧(怕记忆中的故乡已变样) 3. 善用对比:暮鸦的凄厉与芳树的葱郁,现实的漂泊与往日的荣光 4. 典故自然:潘郎、铜仙等典故用得贴切,不显晦涩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三句:明明想家,却连做梦都不敢回去,因为害怕记忆中的美好已经消失。这种"近乡情更怯"的心理,任何离乡背井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