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粕(发表于1925年)

骚客嚼馀无蜡味,美人吐弃有香脂。
残红落地花同溷,灰劫消磨败叶时。

现代解析

这首1925年的小诗用槟榔渣为引子,写尽了文人雅士的落寞与美人的薄情,像是一幅带着烟渍的旧时代素描。

前两句形成巧妙对比:文人嚼完槟榔,嘴里只剩苦涩("无蜡味"指失去光泽),而美人吐掉的槟榔渣却还沾着口红香粉。这里"骚客"与"美人"的待遇差异,暗示着文化人在新时代的失意与交际花的虚浮风光。

后两句笔锋转向衰败意象:槟榔渣像残花一样被践踏成泥("溷"即污秽),最终像经历劫难("灰劫")的枯叶般消亡。诗人用槟榔渣从鲜艳到腐烂的全过程,隐喻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传统文人——他们曾像槟榔般令人沉醉,如今却沦为路边的残渣。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日常废物写出时代寓言。嚼槟榔这个旧上海常见场景,被赋予了对文化更迭的敏锐观察:新潮美人吐掉的是整个旧文人的尊严,那些诗词歌赋最终和槟榔渣一样,都要在新时代的鞋底下化作尘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