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甲午九月游广陵平山堂曲宴即席和白石韵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杜郎旧熟游程。
甚江湖病眼,为路柳偏青。
正哀吹、连天警燧,故人重见,尊酒谭兵。
怅烟堤、鸦点残阳,空下台城。
后庭玉树,奈歌前、重听堪惊。
叹木落淮南,留人几处,丛桂多情。
我亦过江词客,山堂在,倦赋秋声。
念天涯归梦,明年芳草还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扬州平山堂时,借景抒怀的作品。全词以扬州的历史和眼前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漂泊感。

上片开头用"十里春风,二分明月"描绘扬州美景,引用唐代诗人杜牧的典故,暗示扬州昔日的繁华。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写到自己因战乱而忧心忡忡,眼睛都熬坏了,却看见路边的柳树依然青翠,形成强烈反差。"连天警燧"指战火警报,在与故人饮酒谈兵时,望着夕阳下的台城(南京古称),充满惆怅。

下片用"后庭玉树"典故,暗指南朝陈后主因沉迷歌舞亡国的历史教训,表达对当下时局的担忧。"木落淮南"写秋天萧瑟,但"丛桂多情"又给人一丝慰藉。最后作者自比"过江词客",说自己已无心吟咏秋色,只盼望来年春天能结束漂泊,回到家乡。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古今交融,把扬州的历史典故和眼前战乱景象巧妙结合,既有对美景的留恋,又有对时局的忧虑,更有个人漂泊的感慨。语言优美含蓄,用典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