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异乡人在山阴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
前两句写景:杨柳在远处与天色相接,野外的风吹到水边。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忧郁的基调。
中间四句是重点:"异乡同梦客"说我们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做着同样的思乡梦;"今雨故人家"用"下雨天留客"的典故,表达对老朋友的眷恋。"越树夜啼鸟"和"禹陵冬落花"继续写景,但选取的都是带有哀愁意味的意象——夜鸟啼叫、冬天落花,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抒情:漂泊江湖的愁绪,让我早早生出了白发。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把前面所有景物描写都归结到"思乡催人老"这个主题上。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单的景物传递深沉的情感。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但通过杨柳、夜鸟、落花这些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乡游子的孤独。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感,以及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