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苦热,和梦窗
噪蝉日日引炎风。
徙高槐、藏影茏葱。
江上四天垂,涵秋望绝来鸿。
荷擎盖、似惜衣红。
清凉境、何处昏黄院落,澹碧帘栊。
写浮瓜韵事,邺客最情浓。
槃中。
空闻小垂手,随拍舞、妙解旋宫。
延露起商歌,蔓葛转怨蒙茸。
赏心人、几见良工。
墨缘重、还问诗愁遣未,劝酌金钟。
拟羲皇有,分窗北、尽忺慵。
徙高槐、藏影茏葱。
江上四天垂,涵秋望绝来鸿。
荷擎盖、似惜衣红。
清凉境、何处昏黄院落,澹碧帘栊。
写浮瓜韵事,邺客最情浓。
槃中。
空闻小垂手,随拍舞、妙解旋宫。
延露起商歌,蔓葛转怨蒙茸。
赏心人、几见良工。
墨缘重、还问诗愁遣未,劝酌金钟。
拟羲皇有,分窗北、尽忺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夏日酷暑中的烦躁与对清凉的渴望,同时融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全词分为上下两片,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苦热图景。
上片以蝉鸣开篇,用"噪蝉日日引炎风"直接点出盛夏的闷热难耐。槐树虽高却只能提供有限的荫凉,江面热浪蒸腾仿佛连天空都垂坠下来。词人特意提到"涵秋望绝来鸿",用秋天才会出现的鸿雁反衬此刻的炎热程度。荷花撑着叶子像在保护自己的红衣,这个拟人化的描写暗示连植物都在躲避酷暑。随后笔锋一转,开始怀念理想中的清凉世界:黄昏的院落、碧纱窗帘,还有古人"浮瓜沉李"的消暑雅事。
下片转入文人消夏的场景。"小垂手"原指舞蹈动作,这里与音乐节拍相和,展现歌舞解暑的闲适。但突如其来的商调悲歌("延露起商歌")又带出几分幽怨,就像葛藤缠绕般复杂难解。词人感叹知音难觅,于是借酒消愁,以墨遣怀。最后突发奇想,说要学上古的羲皇(伏羲)那样,在北窗下慵懒乘凉,做个与世无争的闲人。
全词妙在将物理的炎热与心理的躁动相互映照,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刻画,又透露出文人特有的生活态度:他们用艺术(音乐、诗歌)来对抗现实困境,在精神世界寻找清凉。那些"浮瓜""金钟""北窗"的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属于中国文人的诗意避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