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淳于公归养

恳辞浮宦振家声,悬忆高堂指去程。
选籍便通闺籍美,彩衣兼映锦衣荣。
推恩半俸供甘旨,守道全家试满盈。
我恨无亲可归养,与君言别若为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辞官回家照顾父母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情和家庭责任的思考。

开头两句说这位官员(淳于公)坚决辞去虚浮的官职,想要振兴家族名声,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已经规划好了回家的路。这里"悬忆高堂"用得很形象,就像我们现代人说"心里总挂着爸妈"一样。

中间四句是夸赞这位官员:他选了个好职位(选籍),既能光耀门楣(闺籍美),又能穿着官服(锦衣)和孝服(彩衣)两全其美;朝廷还给他保留一半俸禄(推恩半俸)让他能好好奉养父母,全家人都谨守道德,生活富足美满。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我很羡慕你有父母可以奉养,现在要和你分别,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这里透露出诗人可能父母已不在的遗憾,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亲情可贵。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展现了古代"忠孝难两全"时,有人选择回归家庭的价值取向
2. 用具体细节(如保留半俸、彩衣锦衣)让孝心变得真实可感
3. 结尾的对比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

这种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强烈共鸣。诗人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具体事例和自身感受,让读者自己体会亲情的珍贵。

梁颢

(963—1004)宋郓州须城人,字太素。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殿中丞、右司谏。真宗初,诏群臣言事,颢时使陕西,途中作《听政箴》以献。咸平二年,契丹来攻,上疏极论用兵赏罚不明之弊,请斩握兵畏战之傅潜,为时论所称。累官翰林学士、权知开封。以吏才为真宗所赏识。有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