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 寄吴社诸子,用白石韵

白月照歌,青春呼酒,当时欢意何许。小阑花影下,一夜箫声古。

黄金问谁买赋,祇投书吊他湘浦。万里清游,百年幽恨,都是楚骚苦。

阊门柳深无路。坐微波水榭,残照当户。山川空自好,独客飘然去。

明朝莫倚西楼望,有人在秋边行旅。愁寄与。蘋花说、鸥天没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如今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上片回忆往事:在皎洁月光下唱歌,青春年少时痛快饮酒,那时的快乐多么难忘。在花影摇曳的小栏杆旁,整夜听着悠远的箫声。这里用"黄金买赋"的典故,暗示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却只能像屈原投书湘江一样,寄托自己的愁思。走遍万里山河,百年人生中的遗憾,都像屈原的《离骚》一样充满苦涩。

下片写眼前境况:苏州阊门的柳树茂密得看不见路,坐在水边亭子里,夕阳照进窗户。虽然山水依旧美丽,但孤独的旅人却要独自离去。劝自己明天别在西楼眺望,因为还有人像秋天的旅人一样漂泊在外。想把愁绪寄出去,却只有水边的蘋花和孤独的海鸥作伴。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用月光、箫声、柳树、夕阳等意象,营造出既美好又忧伤的氛围。最后用"蘋花说、鸥天没侣"的孤独画面收尾,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漂泊的无奈。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