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讽刺了蜀汉后主刘禅治国无能,只知享乐。
前两句说:治理好国家、保卫疆土,靠的是英明的政治,而不是像刘禅那样整天骑马射箭、游山玩水。这里用"修明国政"和"驰驱纵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刘禅本末倒置。
后两句更辛辣:现在流亡的百姓登上剑阁(蜀地险关),只能对着风长叹,嘲笑这个懒惰懦弱的君主。"慵孱"二字活画出刘禅昏庸软弱的形象,而百姓的"笑"其实是含着血泪的苦笑。
全诗用刘禅学射山这个典故,以小见大,揭示出亡国之君的共同特征:不务正业、治国无方。语言平实但讽刺入骨,让读者在历史教训中产生共鸣。
何耕
(1127—1183)宋汉州绵竹人,占籍德阳,字道夫,号怡庵。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类试第一。累擢嘉州守,有惠政,与何逢原、孙松寿、宋诲号四循良。孝宗淳熙中历户部郎中、国子祭酒,出知潼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