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瞿塘峡和巫峡的壮丽山水,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开头两句用"蟠大壁"形容瞿塘峡像巨龙盘踞的巨墙,"削千峰"写巫峡山峰如刀削般陡峭,一横一纵形成强烈视觉对比。三四句说每个角落的奇景都独一无二,没有重复的风景,强调峡谷景观的丰富性。
五六句是诗眼:诗人的灵感随着山林幽谷不断变化,而峡谷本身就像上天亲手绘制的巨幅画卷。最后两句转为抒情:诗人渴望有一天能拄着竹杖走遍这些地方,穿越云雾亲身感受这仙境般的美景。
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如蟠龙、刀削)和对比手法,把静态的峡谷写得充满动感。诗人不仅用眼睛看风景,更想用脚步丈量风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度向往。读完让人仿佛看到云雾缭绕的峡谷中,一个诗人拄杖寻幽的生动画面。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