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

应天曾建塔,又此结精庐。
释氏缘何熟,诗人念总疏。
壁荒遗尽水,僧老学翳书。
笑我重来者,经年不定居。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这首诗名为《古寺》,描述的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及其周围的景象和氛围。

首句“应天曾建塔”,可以理解为这座古寺所在的地区,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可能是宗教、纪念等)建造了高塔。这里的“应天”可能暗示了这座寺庙的历史悠久和重要性。

接着,“又此结精庐”,这里的“精庐”指的是寺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的关注和情感。诗人似乎对这座寺庙的古老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三句“释氏缘何熟”,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佛教在这里如此深入人心。“释氏”即佛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其在当地广泛传播的好奇。这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四句“诗人念总疏”,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这座寺庙的记忆或思绪虽然丰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和思绪可能变得模糊或者有所疏漏。这里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记忆变迁。

第五句“壁荒遗尽水”,描述了寺庙墙壁上的壁画或者装饰因为岁月的侵蚀而模糊甚至消失,只留下一些痕迹。“水”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或者历史的沉淀。这一描述展示了寺庙的历史沧桑和岁月的痕迹。

最后一句“笑我重来者,经年不定居”,诗人似乎在自嘲或者感叹自己的变化。虽然诗人曾经多次来到这座寺庙,但现在可能已经多年没有再次来访。这种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寺的描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沉淀以及人生的无常。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