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深夜挑灯夜读的场景,展现了知识传承的永恒光芒和文人献身学问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吾咿声里漏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了夜晚:在朗朗读书声中,时间慢慢流逝(漏指古代计时器),读书人愿以赤诚之心,像油灯一样发出微光。这里把读书人的热忱比作燃烧的灯芯,虽然光芒微弱却充满诚意。
中间四句展现了书籍与灯光的永恒价值:"万古分明看简册"说书籍能让人看清古今真理;"一生照耀付文章"写读书人把一生奉献给写作;"芸编清逼兰膏暖"描述书香与灯油交融的温馨氛围;"花烬时粘竹汗香"则捕捉了灯花溅落、竹简染香的细节,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明日金莲供草制,几人风露在秋堂"形成对比:明天那些在华丽宫殿(金莲指宫廷)起草文书的人,怎知今夜在秋风露水中苦读的艰辛?暗含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突显了治学精神的纯粹。
全诗通过夜读的日常场景,歌颂了文人追求真理的执着,将读书治学比作永不熄灭的明灯,温暖中透着孤高清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求闻达、只为真理而坚守的文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