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盛大的场景,一个是金谷的聚会,另一个是新林的风光。诗人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享受自然的愉悦心情。
金谷的聚会非常热闹,宾客众多,贵族们带着华丽的车马。虽然这里没有直接描写奴隶们打马车的声音,但诗中提到“下阪听鸣珂”,意思是车马经过坡道时,人们能听到清脆的马铃声,暗示了华贵的氛围。这里以动衬静,使得场景更加生动。
春天还没有完全过去,田野里麦苗正在生长,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气息,让人感到舒适宜人。诗人接着描述了人们在平原上行走的景象,以及那些偏僻小巷里的静谧,仿佛邀请人们放慢脚步,享受宁静的春日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们活动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内心的愉悦之情。诗中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春日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乐趣。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