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上元
皇都元夕,正瑶空,华月九衢如昼。
为倩农师,占五谷,道是丰年物候。
百尺星桥,千寻火树,遥听钧天奏。
重门永夜,漫催银箭更漏。
又道画阁东头,何郎诗兴不,管梅花瘦。
松雪王孙,传好句,信是词垣耆旧。
𩰚草香茵,冲花绣羽都,在烧灯后。
品题乐事,莫放绿颦红皱。
为倩农师,占五谷,道是丰年物候。
百尺星桥,千寻火树,遥听钧天奏。
重门永夜,漫催银箭更漏。
又道画阁东头,何郎诗兴不,管梅花瘦。
松雪王孙,传好句,信是词垣耆旧。
𩰚草香茵,冲花绣羽都,在烧灯后。
品题乐事,莫放绿颦红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念奴娇 上元》描绘了京城元宵节的繁华盛景,充满了节日喜庆和文人雅趣。我用大白话帮你拆解:
上片写节日盛况: 开头就像电影镜头——元宵夜的京城,月光把街道照得像白天一样亮。老百姓请农官占卜,预测今年会丰收("为倩农师"这段)。接着描写夸张的节日装饰:百尺高的彩灯桥、千丈长的火焰树(相当于现在的灯光秀),还能隐约听到皇宫里的仙乐。夜深了,宫门依然敞开,计时器的滴水声都显得多余。
下片转文人雅趣: 下半段聚焦在文人聚会。先说某位何姓才子("何郎")在画楼东头写诗,完全不顾窗外梅花开得如何(文人常借梅花抒情,这里反衬他专注创作)。接着夸赞"松雪王孙"(可能指赵孟頫)写的诗好,是词坛老前辈。最后写他们玩雅致的游戏:斗草(一种古代游戏)、坐在香草垫上、看鸟儿穿过花丛——这些娱乐都在赏灯之后。结尾说要及时行乐,别让鲜花凋零(暗指珍惜美好时光)。
全诗亮点: 1. 动静结合:既有"火树银花"的大场面,又有"斗草观鸟"的小情趣 2. 双线叙事:明线是百姓过节,暗线是文人雅集 3. 用现代话比喻:就像春节央视晚会+文人沙龙直播的结合体
背后深意: 表面写元宵热闹,实则透露作者对太平盛世的赞美(通过占卜丰收暗示),也展现了当时文人"既能嗨玩又能文艺"的生活态度。最后"莫放绿颦红皱"这句最妙——既是劝人及时赏花,也暗含"好景不常在"的提醒。
周用
(1476—1547)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