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鸭谣读报载浦城农民熊登明冤单,诗以纪之,二人三命,冤单中语

老翁生子能当门,妇腹彭亨行抱孙。
饭牛屋角秋阳暖,浴鸭门前塘水浑。
锦毛黄角尾短短,鸭鸭自呼朝伏卵。
戎装靺鞈施施来,公然取鸭无人管。
乡愚不识兵吏尊,夫前妇后相追奔。
前行一怒枪出匣,回身射人如射鸭。
鸭声已远人惊呼,卧地者谁妇与夫。
呜呼,两人三命复何有,恨渠不死倭奴手。
公曹善射真英雄,何不并杀无儿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控诉了权贵欺压百姓的黑暗现实。

开头描绘了农家温馨的生活画面:老农有个能干的儿子,儿媳怀孕即将抱孙子,他们在秋阳下喂牛、在池塘边放鸭。特别是那群黄毛短尾的鸭子,每天"鸭鸭"地叫着孵蛋,充满生活气息。

突然画风骤变:穿着军装的恶霸大摇大摆来抢鸭子。老实巴交的农民夫妇追着讨要,却被恶霸拔枪射击,就像打鸭子一样随意。中枪倒地的夫妇,连同孕妇肚子里的小生命,就这样白白丧命。

最讽刺的是结尾:这些"英雄"官兵有枪不去打侵略者(倭奴),却用来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诗人悲愤地质问:为什么不把孤苦无依的老翁也一起杀掉?这看似极端的反问,实则是对黑暗社会最强烈的控诉。

全诗用"射鸭"这个动作贯穿始终,把恶霸视人命如草芥的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温馨到血腥的强烈对比,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普通百姓在强权面前的无力与绝望。诗中重复出现的"鸭"字,既是农家生活的象征,也暗示着底层人民像待宰的鸭子般任人欺凌的命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