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鹊行
鹊鹊复鹊鹊,春明飞向深树落。
树边人家怀抱恶,去年征夫从卫霍。
边头烽火接回中,羽书昼警清夜同。
一自将军度河曲,天山万里风云空。
边头战血赤河水,战士磨刀寒落指。
天子深坐甘泉宫,回头北顾常拊髀。
树头鹊噪如有知,朝来蟢子檐前垂。
夫君封侯应有期,凤奁鸾镜当窗移。
树边人家怀抱恶,去年征夫从卫霍。
边头烽火接回中,羽书昼警清夜同。
一自将军度河曲,天山万里风云空。
边头战血赤河水,战士磨刀寒落指。
天子深坐甘泉宫,回头北顾常拊髀。
树头鹊噪如有知,朝来蟢子檐前垂。
夫君封侯应有期,凤奁鸾镜当窗移。
现代解析
《噪鹊行》是一首描写战争背景下思妇之情的古诗,用喜鹊的叫声串联起边疆战事和家中思念,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头用喜鹊在春天飞入深树起兴,带出树边人家"怀抱恶"(心情沉重)的原因——丈夫去年随名将卫青、霍去病出征了。这里用历史名将暗指当代战事。
2. 中间八句浓墨重彩描写战场:边疆烽火连天,军情紧急昼夜不断。虽然将军渡过河曲后暂时平定天山,但河水被鲜血染红,士兵在严寒中磨刀冻伤手指。与此同时,皇帝在深宫中坐卧不安,频频北望战况。这段通过"血染河水"和"磨刀冻指"的细节,侧面展现战争残酷。
3. 最后回到喜鹊报喜的民间传说:鹊噪檐前结网(蟢子)被看作吉兆,妻子满怀希望整理梳妆镜匣,等待丈夫立功封侯归来。结尾突然转折,在血腥战争描写后插入温馨期待,反而更凸显现实的残酷。
艺术特色:
- 用喜鹊贯穿全篇,从"噪鹊"到"蟢子垂檐",自然衔接战场与闺房
- "血赤河水"与"磨刀寒指"的视觉、触觉描写极具冲击力
- 结尾希望与全诗沉重的基调形成戏剧性反差
- "深坐甘泉宫"的皇帝与"冻指磨刀"的士兵形成权力对比
全诗通过一位妻子等待征夫的角度,既展现战争宏大场面,又聚焦个体命运,在喜鹊报喜的传统意象中暗藏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景旸
景旸(1476--1524),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上元籍。字伯时,号前溪。明正德三年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与乡人蒋山卿、赵鹤、朱应登,并称江北四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