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一作乌栖曲)

绕树哑哑惊复栖,含烟碧树高枝齐。月明露湿枝亦滑,
城上女墙西月低。愁人出户听乌啼,团团明月堕墙西。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愁的夜晚场景,通过乌鸦啼叫、明月西沉等意象,传递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开头写乌鸦绕树飞鸣,忽惊忽栖,烟霭中的绿树高枝整齐排列。月光下露水打湿树枝变得湿滑,城墙上的矮墙边月亮已经西沉。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不安的夜晚氛围。

"愁人出户听乌啼"点明主人公因忧愁难眠,出门听见乌鸦啼叫。看着明月渐渐西沉,内心更添惆怅。后四句突然转入浪漫想象:月宫有桂树,太阳里有伴侣,既然天上这么美好,乌鸦为何不上天去,非要在这里啼叫到天亮呢?

这种看似天真的发问,实则暗含深意。诗人表面责怪乌鸦扰人清梦,实则借乌鸦的处境表达自己的孤独——就像被困在地上不停啼叫的乌鸦一样,诗人也怀着无法排解的愁绪,既不能像月亮中的桂树那样超脱,也不能像太阳里的伴侣那样幸福,只能在这漫漫长夜中独自忧愁到天明。

全诗通过乌鸦、明月等意象,将无形的愁绪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最后用看似不合常理的提问,巧妙道出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苦闷,展现了诗歌"无理而妙"的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