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乐亭 其二

平芜十顷绿含烟,胜事兴衰已百年。
岛榭漫随民意乐,溪山应喜主人贤。
点妆野趣滩边鹭,彷佛妖容水上莲。
日日流风转谣俗,棹歌长在钓鱼船(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卷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闲适画卷,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前两句写景:十顷平地上绿草如茵,薄雾缭绕,这片美景的盛衰变迁已历经百年。这里通过"绿含烟"的朦胧美感,暗示时光流逝中风景依旧的永恒感。

中间四句写人与景的互动:岛上亭台随百姓心意而建,溪山仿佛也在欢迎贤明的主人。白鹭点缀着野趣,水莲摇曳如美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把自然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暗示当政者贤明,百姓安居乐业,连山水都显得欢喜。

最后两句点睛:每日的微风改变着民风民俗,但渔船上永远飘荡着棹歌。这里"流风转谣俗"暗含时代变迁,而"棹歌长在"则象征着劳动人民淳朴的生活永不改变,传递出一种超脱于时光之外的闲适之美。

全诗妙在将政治清明的赞颂融入山水描写,通过白鹭、水莲、渔船等日常意象,展现出一幅政通人和的理想画卷。最打动人的是最后渔歌永恒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蕴藏的永恒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