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十五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一探寂灭宗,一透铅汞关。
菩提悟非树,刀圭诧灵丹。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
儒先著明训,整辔皇路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探讨了儒、佛、道三家的不同修行路径,最终落脚于儒家务实的人生态度。

前八句用对比手法描写佛道两家的修行:佛教追求"寂灭"(看破红尘),道教钻研"铅汞"(炼丹术)。诗人列举了两种典型修行方式——佛教的菩提顿悟(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的典故)和道教的丹药飞升(服丹成仙的传说),用"槁形""蜕骨"等形象说明这些修行都要付出极大代价。

中间两句"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是转折:虽然佛道修行看起来很神奇,但诗人指出这些方法都太难实现。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儒家先贤的教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更踏实的人生道路,就像驾着马车稳稳当当地走在康庄大道上。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在肯定佛道修行不易的同时,推崇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诗人认为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成佛成仙,不如践行儒家脚踏实地的处世哲学,这种务实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