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空祥云缭绕的壮丽画面,充满对盛世的美好寄托。
开头两句"莲岫倚空苍,卿云忽降祥"就像在说:莲花般的山峰高耸入蓝天,忽然飘来吉祥的彩云。这里用"莲峰"比喻山峰的秀美,"卿云"则指祥瑞的云彩,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仙境般的场景。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云彩的绚丽多彩:九重天上挂着锦缎般的云霞("九霄悬锦绮"),五彩斑斓像华丽的纹饰("五色焕文章");远处的云霭与青山相映成碧色("远霭兼山碧"),特殊的云气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非烟带日黄")。这些描写就像用调色盘在天空作画,充满视觉冲击力。
最后两句"虞廷如可献,将补舜衣裳"是诗人的美好愿望:要是能把这祥云献给贤明的朝廷(借指当时的皇帝),就可以像为舜帝缝制衣裳一样,为当今盛世增添光彩。这里用上古明君舜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赞美。
全诗就像一幅流动的彩云画卷,通过自然美景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歌颂。语言虽典雅但意象鲜明,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赞叹和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黄瑜
黄瑜,字廷美,自称双槐老人,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