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松歌赠梅瞿山孝廉

瞿山瞿山才思真无比,左列丹黄右图史。
诗成不让谢宣城,画就直压毕庶子。
我在秦淮一遇君,终日接席细论文。
偶出一幅小松画,咫尺摩空荡烟云。
盘虬舞鹤多宛转,骈枝屈影更披纷。
一若风雨相翳薄,又若日月为蒸曛。
噫嘻此画如有神,鳞纹斑剥何嶙峋。
对君棱棱好丰骨,干霄足与同轮囷。
惜我独少鹅溪绢,韦家父子安足羡。
从今高望敬亭山,但咏澄江静如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梅瞿山的才子,重点夸他的诗画才华和松树画作的精妙。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开头先夸人:说梅瞿山才华横溢,左边摆着颜料右边堆着书籍,写诗堪比南朝大诗人谢朓(谢宣城),画画直接碾压唐代画家毕宏(毕庶子)。这是用历史名人作对比,突出他的厉害。

2. 中间重点描写松画:回忆在秦淮河边相遇时,梅瞿山展示的一幅小松画。用"咫尺摩空"形容小小画幅却气势磅礴,接着用"盘虬舞鹤"等动态比喻,把静止的松树画写活了。最精彩的是"风雨相翳薄"和"日月为蒸曛"两句,说画中松树仿佛在风雨中摇曳,又像沐浴着日光月辉,把水墨画的层次感写出来了。

3. 结尾抒发感慨:先夸画中松树嶙峋的树皮就像梅瞿山本人的风骨,然后自谦说可惜自己没有好画绢(鹅溪绢是唐代名绢)来请他作画,最后用"澄江静如练"这个谢朓的名句作结,既呼应开头的谢朓,又暗喻梅瞿山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比喻:把专业绘画术语转化成"鳞纹斑剥"等具体可感的形象
- 动静结合:松树明明是画,却写出风雨日月的变化效果
- 双线并行:既夸画好,又通过画赞美画家的人品
- 巧妙用典:自然融入谢朓诗句,不显得掉书袋

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画的精妙,又能体会到诗人对朋友才华的真挚赞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