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舟中独酌醉后放歌怀海内诸子
九月九日古登高,龙山酣酒桓温豪。孟嘉落帽忒疏放,坐中宾佐谁为曹。
藐予狂生岭南子,浊世虚蒙挂牙齿。仲举元龙知是谁,疑我前身俊兄弟。
三秋摇旆出燕关,万里乘槎犯斗还。重九开尊醉篷底,何须谢屐跻东山。
东山一卧不复起,当世风流今已矣。且呼斗酒问青天,往代英雄谁不死。
曾闻崔颢恣遨游,挥手题诗黄鹤楼。谪仙自号青莲客,一曲高歌鹦鹉洲。
高楼芳洲在何处,黄鹄矶边汉阳树。二人远去不可招,使我思之泪如雨。
泪如雨兮且复收,今人未少古人俦。屠生少年起东海,英气勃勃淩高秋。
挥毫尽扫青天色,开口一吐黄河流。更有新安老司马,八斗文章压华夏。
方郎眼中空一代,肩视司马非流亚。娄东二美迥不群,翩翩文采上淩云。
蓝田璧玉连城价,延津宝剑七星文。嗟余岭表多才美,罗浮崔嵬矗南纪。
黎君桥梓欧博士,并奋鹏抟击溟水。旋忆宛陵梅鼎生,岿然五岳相峥嵘。
灵蛇独握一日惊,阳春白雪时孤鸣。冯生开之友君典,傲睨乾坤同偃蹇。
江淹彩笔频入梦,万丈虹光碧空见。更闻士龙出云间,狭视海内卑尘寰。
二张吴下称竞爽,随风吐玉声珊珊。柱史司勋最奇绝,并建旗鼓齐登坛。
扶舆閒气属诸子,吁嗟逸驾谁能攀。执鞭长跪余下走,安得佳辰一一握手开心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有誉在重阳节独自饮酒时,怀念各地好友的抒情之作。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往代英雄谁不死"): 诗人先借用重阳节的历史典故(桓温龙山宴饮、孟嘉落帽)自比,展现自己狂放不羁的性格。他自称"岭南狂生",在酒醉中思考生死问题,发出"历代英雄谁不死"的感慨,既有豪情也有惆怅。
第二部分("曾闻崔颢恣遨游"到"使我思之泪如雨"): 通过追忆唐代诗人崔颢(写《黄鹤楼》)、李白(号青莲居士,写《鹦鹉洲》)两位文豪,表达对古代文人的仰慕。想到这些前辈已不可见,诗人不禁落泪,展现了文人相惜的情感。
第三部分("泪如雨兮且复收"到结尾): 这是最精彩的部分,诗人一口气列举了当时十多位才华横溢的朋友: - 像屠生这样豪气干云的年轻人 - 文章盖世的"新安老司马" - 眼光独到的方郎 - 文采出众的"娄东二美" - 岭南才子黎君父子、欧博士 - 岿然如山的梅鼎生 - 傲视群雄的冯生等人
最后诗人谦称自己愿为这些才子"执鞭"(当随从),渴望与他们把酒言欢。这种对朋友的盛赞,既展现了明代文人圈的活跃,也体现了诗人珍视友情、虚怀若谷的品格。
全诗特点: 1. 历史与现实交织:既写古代文豪,又赞当代才子 2. 情感起伏明显:从豪放到感伤再到振奋 3. 善用比喻:用"黄河流"喻才思,用"连城璧"比才华 4. 展现明代文人风貌: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互相欣赏的文人群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生动的明代文人世界——他们纵酒狂歌,互相欣赏,在追慕古人的同时,也自信地活出自己的风采。诗人对朋友的真诚赞美,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