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竹

山窗下归来,雅意相待。
杏桃飞尽,恁清阴、始知不改。
倩谁传语报平安,夜深时有天籁。
嶰谷种,淇澳派。
仙源宁比萧艾。
众芳摇落,翠沉沉、此君独在。
化龙栖凤总无凭,最怜月影风态。
成竹意,虽未解。
潇湘一幅堪爱。
子瞻与可,漫相夸、别传教外。
不如千亩贮胸中,清贫馋守何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西河 竹》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格和独特魅力。

上片写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坚韧品质。开头说诗人从山窗下归来,竹子仿佛以优雅的姿态等待着他。杏花桃花都已凋零,只有竹子的清阴依旧,说明它不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夜深人静时,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向人报平安的天籁之音。这里用"嶰谷种,淇澳派"(指古代名竹产地)暗示这是品质高贵的竹子,远胜普通草木。

下片转入对竹子精神内涵的赞美。当百花凋零时,只有竹子依然青翠挺立。"化龙栖凤"的传说虽然美好,但诗人更爱月光下竹影摇曳的自然风姿。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竹子成材的深意,但它的形象就像一幅潇湘水墨画般令人喜爱。最后提到苏轼和文同(字与可)两位画竹名家,认为与其追求绘画技巧,不如像他们那样将竹子的精神气质融入胸中——即使清贫守节也无妨。

全诗通过竹子四季常青、挺拔不阿的形象,歌颂了文人崇尚的坚贞品格和超脱精神。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杏桃凋落对比竹的长青,用"月影风态"展现竹的灵动,最后点出"清贫馋守"的价值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象征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