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独坐

见惯他乡月,宁知此夜长。
家书经半载,客梦近三湘。
露气寒于水,蟾光皎若霜。
山窗接黄鹤,莫送笛声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在外漂泊的人,独自过中秋时的孤独感受。

前两句说"看惯了异乡的月亮,才知道今晚特别漫长",用对比手法突出中秋夜的孤寂。异乡的月亮再美,也比不上对家乡的思念。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想家的心情:"家信半年没收到了,做梦都梦到家乡(三湘指湖南一带)","露水冷得像冰,月光白得像霜",用身体感受到的寒冷,比喻心里对家乡的渴望。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坐在窗前,远处黄鹤楼(武汉名胜)的笛声传来,他请求笛声"别吹得这么凄凉"。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笛声当作能听懂人话的朋友,其实是诗人自己心里太难过,连笛声都觉得刺耳。

全诗用简单的月光、家书、露水、笛声这些日常事物,把游子过节时的孤独写得特别真实。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明很难过,却假装坚强"的感觉——诗人没有直接哭诉想家,而是用"别吹凉笛声"这样含蓄的方式表达,反而让读者更能体会他内心的酸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