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莲行

广寒宫女贪游戏,莹滑琉璃光照地。
嫩云才捧出纤腰,无数鲛绡拥娇翠。
仙葩姿逞天姿秾,只爱临溪梳洗慵。
太真艳色禁不得,含羞微笑迎秋风。
秋风苦恼秋露泣,的皪珠玑时泻入。
红凝朱粉绿参差,尽溅裙襦烟不湿。
初惊王母来瑶池,酡颜更醉流霞卮。
三千佳丽已罗列,争先鸾鉴匀娥眉。
俄见洛神归洛浦,波卷靴纹翠蛟舞。
羽车云盖空纷披,碧叠巫峰生暮雨。
坐怜吟倚风(涉闻本作芸)灵香,多情先断何人肠。
不及鸳鸯与鸂鶒,恣穿薄影眠池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溪莲行》用华丽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仙女戏莲的绝美画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魅力:

1. 仙女与莲花的双重舞曲 诗人把莲花比作贪玩的广寒宫仙女:她们腰肢纤细("嫩云捧出纤腰"),穿着半透明的鲛绡纱裙("无数鲛绡拥娇翠"),在溪边慵懒梳洗。这里用杨贵妃("太真")的典故,说莲花的美艳让秋风都害羞,既写莲花的娇媚,又暗含"盛极必衰"的暗示。

2. 流动的珠宝盛宴 诗人用动态的珠宝比喻露水:秋风吹落露珠像散落的珍珠("的皪珠玑"),溅在花瓣上像胭脂晕染("红凝朱粉"),打湿的裙摆却神奇地不沾水("烟不湿")。随后笔锋一转,把莲花比作王母宴请的仙女们醉红的脸("酡颜醉流霞"),又比作对镜梳妆的妃嫔("匀娥眉"),最后化作洛神离去时水面泛起的翠绿波纹。

3. 繁华落幕的余韵 热闹过后,暮雨中的莲塘像巫山神女留下的云雨("碧叠巫峰生暮雨")。结尾突然转入现实:诗人倚风闻香,感叹人不如池塘里的鸳鸯鸂鶒,能自由穿梭莲影间安眠。这种从仙界到人间的落差,透露出对短暂美好的眷恋。

全诗就像一场莲花主题的"时装秀":先用仙女比莲花,再用各种神话人物演绎莲花的千姿百态,最后回归到诗人自己的惆怅。这种层层递进的比喻手法,让普通的莲花拥有了震撼人心的仙气与生命力。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