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翠桥

隔溪苍翠各西东,架竹为梁路始通。
缺月罅林凝净绿,断霞明水抹残红。
芒鞋步步幽深处,藜杖声声屈曲中。
回首忽惊桥已远,泠然身御圃田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小桥图景,充满行走山野的悠然趣味。

前两句写桥的位置和构造:溪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立,一座竹桥横跨溪水,让原本隔断的山路变得通畅。这里用"苍翠"形容两岸树木的浓绿,"架竹为梁"点出桥的朴素自然。

中间四句是行走桥上的所见所感:透过树叶缝隙看到的月亮像凝住的碧玉,晚霞映在水面的残红像被轻轻涂抹;穿着草鞋慢慢走入幽深之处,拄着藜杖行走在曲折小路上,能听到拐杖点地的声响。诗人用"缺月罅林"、"断霞明水"这样精巧的词语搭配,把光影变化写得灵动鲜活。

最后两句写走过桥的回味:回头一看,小桥已远,忽然感到自己仿佛乘着菜园吹来的清风飘然而去。这个结尾很妙,把走过小桥后那种身心舒畅的感觉,比作御风而行,让整首诗在轻盈飘逸中收尾。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记录了一次过桥漫步的体验。诗人没有刻意抒情,而是通过细腻观察和生动比喻,让读者仿佛也跟着他走了一趟竹桥,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之美。特别是"泠然身御圃田风"这个结尾,把那种走过小桥后神清气爽的感觉写得特别传神。

何耕

(1127—1183)宋汉州绵竹人,占籍德阳,字道夫,号怡庵。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类试第一。累擢嘉州守,有惠政,与何逢原、孙松寿、宋诲号四循良。孝宗淳熙中历户部郎中、国子祭酒,出知潼川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