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诬得罪赋此以见志(乙丑三月)其二

自知廉洁可匡君,岂料颠连更殒身。
七载仪刑多制作,百年经史岂无闻。
人情汹汹何时定,世事茫茫总莫伸。
九死一生何足报,尽将心事付苍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清官在蒙冤受难时写下的内心独白,充满了悲愤与无奈,但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诗人一直以廉洁自律要求自己,本以为这样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没想到反而遭遇灾祸,甚至危及生命。这里能感受到他的委屈和意外——做好事怎么反而遭殃?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他的处境:七年来兢兢业业制定国家法规("仪刑"指礼仪法度),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现在社会舆论沸沸扬扬("人情汹汹"),世事混乱找不到说理的地方。这些句子生动展现了一个有抱负的官员突然被打压时的无助感。

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说就算经历九死一生也不后悔,把自己的真心交给苍天评判。这种"问心无愧"的态度,在极端困境中依然保持尊严,让诗句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古代清官的典型困境:不同流合污就可能被排挤,但真正的君子即使含冤也不改初心。这种精神穿越时空,依然能让现代人产生共鸣——当我们遭遇不公时,是妥协还是坚持原则?诗人用生命给出了他的答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