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太清楼观书

仙禁开书府,神毫纪格言。
简编包舜禹,围范总乾坤。
稽古崇契教,斯文闢圣门。
从游观奥秘,何以报宸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家书楼的盛大观书活动,展现了皇帝重视文化传承的场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段"仙禁开书府"四句,用"仙禁"形容皇宫如同仙境,打开珍藏典籍的书库。"神毫"指皇帝御笔,记录下治国格言。这里说书简中包罗了舜禹等圣王的治国智慧,书籍的规范能总揽天下大事,说明皇家藏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

中间"稽古崇契教"两句,讲通过考察古籍来尊崇传统教化,这些典籍承载着圣贤之道。"契教"指重要的教化传统,"圣门"比喻儒家思想体系,说明皇帝推崇以文治国的理念。

最后"从游观奥秘"两句,写大臣们跟随皇帝参观藏书,领略其中深奥的道理。"宸恩"指皇恩,诗人感慨能参与这样的文化活动,不知该如何报答皇帝的恩典,流露出对皇权的尊崇。

全诗通过皇家书楼这个场景,展现了宋代重视文治的政治风气。诗人用"仙禁""神毫"等尊崇的词汇,既赞美了皇家藏书之丰,又歌颂了皇帝崇尚文化的圣明形象。最后以感恩作结,符合"应制诗"歌颂皇恩的惯例。诗中把书籍比作包罗万象的智慧宝库,至今仍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知识的敬畏。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