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县

晓行过如皋,草露凄已白。
井邑无人烟,原野有秋色。
缁褐两三人,牢落徒四壁。
似讶官军至,拱立衢路伊。
伊昔淮海陬,土俗勤稼穑。
澙卤尽桑麻,闾阎皆货殖。
及兹值兵燹,道路纷荆棘。
十室九逃亡,一顾三叹息。
王师重拯乱,主将加隐恻。
戒吏剪蒿莱,分曹理盐策。
眷眷恤疮痍,迟迟历阡陌。
上天合助顺,九土期载辟。
白首忝戎行,临风增感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如皋县的凄凉景象,以及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恢复太平的期盼。

开头写清晨路过如皋县,看到野草上的露水泛着寒光,整个县城几乎没有人烟,只有萧瑟的秋色。寥寥几个穿着粗布衣服的百姓,站在空荡荡的街边,看到官兵经过时惶恐地行礼。这里用"草露凄白""徒四壁"等意象生动表现了战后的荒凉。

中间部分形成对比:过去这里是富庶的鱼米之乡,百姓勤恳耕作,到处是桑麻田和商铺。但战火过后,道路长满荆棘,十户人家有九户都逃难去了。通过"澙卤尽桑麻"到"道路纷荆棘"的转变,凸显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

最后写官兵们奉命帮助重建:清理杂草、恢复盐业生产,细心安抚受创的百姓。作者作为军中老者,看到这些场景既感动又感慨,期盼着上天保佑能早日恢复太平。"分曹理盐策"等细节展现了具体的重建工作。

全诗用白描手法,通过今昔对比和具体场景,表达了反战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没有华丽辞藻,但"一顾三叹息"等朴实语句反而更打动人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战争创伤和平民的苦难。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