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赵公无忌

拥戴当年志不摇,可怜积毁骨能销。
精诚岂肯同王凤,逼迫无端等薄昭。
绫锦虚劳颁内帑,画图真可冠诸僚。
伤心万里黔州路,惨淡忠魂孰与招。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朝重臣长孙无忌的悲剧人生,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说长孙无忌当年坚定支持唐太宗("拥戴志不摇"),但最终被流言蜚语害死("积毁骨能销")。就像现在职场中,有人兢兢业业却被谣言中伤。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 - 他比王凤(西汉权臣)忠诚得多,却像薄昭(汉文帝舅舅)一样被迫害 - 皇帝赏赐的绫罗绸缎都是虚的(表面荣誉),画像挂在凌烟阁(表彰功臣)也救不了他 - 这就像现代人获得虚名表彰,实际却遭遇不公

最后两句最扎心: 写他被流放黔州(今贵州)的凄凉结局,忠心耿耿却无人为他平反。就像现在某些人蒙冤受屈,死后都得不到公正评价。

全诗通过忠臣被害的典型事例,揭示了"功高震主"的历史规律。作者用"可怜""伤心""惨淡"等词,让读者感受到对忠良的痛惜,对政治黑暗的控诉。这种为正义发声的态度,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