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士①

相期同上凤池班,文字丹黄手自删。
却笑蓬庐非广厦,也教寒士尽欢颜(吴福助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但核心传递的是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

前两句"相期同上凤池班,文字丹黄手自删"说的是考生们相约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凤池指朝廷),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丹黄指修改用的红黄色颜料)。这里展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功名的共同理想和认真备考的状态。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却笑"带出更深层的含义:虽然这些读书人住的都是简陋的茅屋(蓬庐),不像杜甫诗中说的"广厦"那样宽敞,但通过科举考试这个平台,让贫寒的读书人(寒士)也有机会改变命运、实现理想,这同样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和欢喜。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描写科举考试本身,而是通过对比"茅屋"和"广厦",突出了科举制度给寒门学子带来的希望。这种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让诗歌超越了时代,至今读来仍能引起共鸣。诗人用轻松幽默的"却笑"二字,把严肃的科举话题说得亲切自然,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胸襟和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