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时 闺怨

宝瑟凄凉怨岁华。
倚窗纱。
个侬生性似杨花。
逐风斜。
忽听一声啼杜宇,自嗟呀。
年年啼罢不还家。
只天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名为《太平时·闺怨》的古代诗歌。诗歌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深深的哀怨和无奈之情。接下来,我将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歌的标题《太平时·闺怨》已经给我们一些线索,这首诗是关于一个女子的“闺怨”,也就是心中的愁怨。让我们再看看诗歌的内容。

“宝瑟凄凉怨岁华”,这一句可以理解为:她拿起宝瑟弹奏出凄凉的曲调,抱怨岁月的流逝。宝瑟,可能是她的一种乐器,她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哀怨情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倚窗纱”,她依靠在窗纱旁,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也似乎在沉思自己的命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孤独和寂寞。

“个侬生性似杨花”,这一句描绘了她的心情和行为。杨花是随风飘散的柳絮,这里用来比喻她的生活状态和个性。她就像杨花一样,随风而动,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也反映出她的无奈和无力感。

“逐风斜”,进一步描绘了她的生活状态,她就像杨花一样随风飘摇,无法自主。她的命运似乎被某种力量牵引,无法自我掌控。

“忽听一声啼杜宇”,突然,她听到杜宇(一种鸟)的啼叫。杜宇的啼叫常常与悲伤、离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让她更加感伤。

“自嗟呀”,她独自叹息。这叹息可能包含了对生活的无奈、对命运的无力、对爱人的思念等等复杂的情感。

“年年啼罢不还家”,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因为思念或悲伤而哭泣,无法回家。这反映出她的孤独和无助。

“只天涯”,最后,她只能独自漂泊在天涯海角,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也无法找到依靠。这更加深了她的孤独和无助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深深的哀怨和无奈之情。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独自漂泊在天涯海角,感叹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