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夜

银汉无声露暗垂,玉蟾初上欲圆时。
清樽素瑟宜先赏,明夜阴晴不可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主题是珍惜当下、及时行乐。

首句“银汉无声露暗垂”写的是夜空景象:银河静静横贯天际,露水悄悄凝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第二句“玉蟾初上欲圆时”点明时间——月亮刚升起,接近圆满(农历八月十四,次日就是中秋)。这里用“玉蟾”代指月亮,既雅致又带着一丝朦胧的美感。

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清樽素瑟宜先赏”是说,趁着今夜良辰美景,应该举杯饮酒、弹琴作乐;而“明夜阴晴不可知”则转折提醒——明天或许会下雨,或许月亮会被云遮住,谁说得准呢?所以不如把握当下。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堆砌典故,但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朴实的道理传递出深刻的生活智慧: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与其担忧未来,不如享受此刻的圆满与安宁。这种“活在当下”的豁达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孙复

(992—1057)晋州平阳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遂退居泰山,研学《春秋》,世称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师事之,李迪以弟女妻之。范仲淹、富弼荐其经术,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召为迩英阁祗候说书。以讲说多异先儒,出为州县佐官。复召入,累迁殿中丞。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等。

0